第9章 了却心愿(2 / 2)

加入书签

一切就是这么顺理成章,朱英和黄国坤结婚后,仿佛开了神窍一样,他既能干,又能琢磨,在征得黄文及公主的同意后,他竟然和黄国坤将几十种配方研制成成药,这样每次有人有病,他只要将药直接给病人就行,这样直接省了很多时间。但是有些病人的病还是需要现场医治,黄国坤看病,他就在旁守着,需要什么就拿什么,时间长了,黄国坤不需要张嘴说,朱英直接就能将黄国坤需要的药材,银针等看病的工具递过来,二人配合的真是默契的紧。

二十年过去了,一日清晨,黄文和公主没有起床,黄国坤在请爷爷奶奶去吃饭时,发现二人已经无疾而终,神态安详。此二人行医近一个甲子,救治无数穷苦病人,功德无量。

不得不说一句,二人虽然靠着医书救治了无数的穷苦百姓,可也不是神医,并不是什么病都手到病除。有些病人的病很重,并不能治好,二人内疚的同时,将一些病记录下来,慢慢琢磨,配置药方,待后期遇到同样的病人好医治,同样治好了很多病人,也留下了很多夫妻二人配置的药方,药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药材易得,配置简单。

黄文的后人一一将药方记录在案,打算一代传一代,并且记录时标明时间,人物,药方。比如,黄文和公主,就记录的是第一世,黄文,黄朱氏(大明公主),二人继承药方百余条,然后是每条药方的配方。在这百余条药方后,二人根据行医经验,自创三十七条药方,每条药方的配方是什么。之后每一代都这样流传下来,记录用的墨,是黄文亲自调配的墨水,只有黄家人自己知道配方,一代传一代。

黄建坤和朱英二人,跟她的爷爷奶奶还有父母一样,只是将行医济世当做人生中头等大事,并没有想过什么靠行医飞黄腾达,他们医治病人,只是收取适当的诊金,吃不上饭的优先,能吃的起饭的次之,有钱的人最后看,往往那些达官显贵来看病,都需要排很久。有些有钱人来了,问多久能排到自己,答之月余,他们往往就在黄家附近住下,快到时间了,再来问诊,有的人被黄建坤两口子的行为感动,来了之后,把身上带的钱全部施舍出去,帮穷人买药,买吃的,还有的身体力行,只要能动,就帮着朱英前后忙活,采采药,烧烧火,打打水,或者药煎好了,给病人喂药。在黄家的带动下,来看病的人互相帮助,很是有爱。有些有钱的人来看病,帮忙了一个多月,自身病痛不治而愈,问其原因,黄家人答道:体勤,通泰,积善,去灾。

黄国忠道:“等等,孩子,你回家跟你父母禀报一声儿,就说咱们两家要联姻,你要娶我女儿,让你家父母下聘来,这样也好名正言顺啊!”

朱英道:“就是就是。”说着撒腿就往家跑。

屋里又传出一阵阵笑声。

回到家,朱英跟自己的爹娘说:“孩儿找到媳妇儿了,你们去下聘礼吧!”

于是把找到黄文一家的事儿说了一遍,只是未提前世今生报恩的事儿。

这朱英父母一听,第二天就准备了聘礼到黄文家下聘,到了黄文家,见到黄建坤,更是喜欢的不行,拉着黄国忠的手说道:“能娶到你家这么好的儿媳妇儿,真是哪辈子祖宗给积了德了。”

黄国忠夫妇高兴的呵呵笑:“哪里哪里,你家英儿也是好孩子啊!”

在黄文家的饭桌上,真是平平常常的客套,平平常常的相亲,最后一项是研究哪个黄道吉日能迎娶新娘。朱英来了句:“我要入赘黄家,跟黄建坤一起行医济世。”

这一句话,桌上顿时没了声响,这时,朱英的父亲端起酒杯站了起来:“黄老爷子,国忠兄弟,在下有几句话要说,请莫见怪!从前朝到现如今的大明,我家世代为官,虽说官不大,可也吃着朝廷的俸禄,本想着英儿能够跟我一样,读个几年书,能考个功名,可他偏要入赘你黄家,济世行医;再者我家也是几世单传,可如今他要入赘你黄家,那我家今后岂不断了香火!?”

他这几句话一出,黄文及儿子都不知怎么往下接了,公主是宫里出来的人,正想安慰几句,哪知朱英的父亲又说道:“现如今在咱们这地界上,谁人不知黄文老夫妇医术高明,哪个不晓你黄家是各个慈悲的菩萨,济世的药王啊?你们祖孙三代,在这儿救了多少穷苦百姓,做了多少善事,就这一点,我高攀都来不及,世代当官,几代单传,这些凡人眼中的世俗,在你黄家面前,可值一文?!朱英看着是有点儿虎头呆脑的,可是心善着呢,在你家入赘,也是我祖上修来的福分。朱英入赘你黄家,谁敢不高看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