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节 皇帝很豪(2 / 3)

加入书签

李继隆点了点头:“应该调。”

冯拯继续说道:“杨延昭在雄州、霸州镇守十四年,若非朝中有些小人,他会一直镇守到此时,雄州、霸州是杨延昭建了地道,他更懂那里的边军。”

“恩。那么,杨嗣去攻打山海关如何?”

冯拯摇了摇头:“不好,二杨曾经在边关守辽十多年,他们了解辽军。刘学士以十八岁幼龄领军与耶律隆庆血战七天七夜,诛萧挞凛、俘耶律隆庆。李公以为,对辽人对抗十多年的将士们,会放弃此战。”

这时,有人入内。

所以,只有极少数人眼红,几个人想反对之外,大部分人已经偏向于战。

主和派,一般是怕输,怕被打才主和的。

能打赢,能发财的时候,主和派也会变的。

皇帝又加了一句:“朕,准备亲征,有劳各位臣工议一议此事,朕以为,幽州回归大宋版图,为当下重中之重,天下皆为此事而重,议吧。”

皇帝要亲征,这就是表明了一个态度,要打。

“报,登州急件。”

李继隆接过一看,是杨延昭的亲笔,请求调他到前锋对战辽军,潘惟熙回来了,主动要求攻打山海关。

“准。”李继隆回信之后,吩咐立即给刘安写信。

毕竟当下大元帅虎符在刘安手中,刘安写了公文,真定、河间一带,以及北方对辽作战事宜由李继隆全权作主,那么他与刘安相见之时,就是幽州会师之时。

同时,也在告诉所有人,混经验、刷功勋的时刻到了,你们用点心。

这下,原本因为羡慕嫉妒恨而脸黑的朝臣们瞬间就变的容光焕发,朝堂上的气氛马上就变的激烈了起来。

此时,真定府。

李继隆正看着部下收拾行装,冯拯正陪着他喝茶。

冯拯建议:“这南下的辽军估计只有少数逃散的残余,各州县的守军便可应付,北上便是恶战。应该把杨延昭调到军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