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节 不甘心又如何(1 / 3)

加入书签

寇准一边在皇帝这里给刘安台阶上,掩饰着刘安的失态。

同时也告诉刘安,这事不可能马上就消减,怎么也有一个三年至五年过度期,慢慢来。

消减军费这事,寇准很清楚,若是整个朝堂都反对,皇帝也没办法。

但!

整个朝堂怕是有七成甚至八成的官员会支持。

刘安猜测。

恐怕在皇帝心中,能省三千万贯的军费开支,给辽国赔一百万贯还是三十万贯都是小钱,根本不值一提。

此时的刘安真的很想问一句:我的皇帝,你到底想消减多少军费。

但这话,刘安怎么能问得出口。

刘安记得后世有帖子说,澶渊之盟看似大宋吃亏,实则占了大便宜,以每年三十万贯就省了几千万贯的军费,而且宋辽互市之后,贸易逆差早就把三十万贯挣回来了。

寇准摸了摸自己袖子里一份被他扣下的公文,再次催刘安:“第三件事应该也是好事吧。”

“是好事,这还真是好事。”

刘安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马上说道:“这第三件事是关于大宋与高丽互市的,高丽借给我大宋一座小城,就在现开城以南,江边五十里的小城。这座城在高句丽时期被称为小三京之一。自开城为高丽都城之外,这里依旧是普通的小城汉阳。”

这座城在历史上,大约几十年后被封了王京,又称为开京。

刘安很想问一句,谁能告诉我。

消减军费之后大宋的军队再无战斗力,面对强敌只有一败再败,无强兵护国,何来长治久安,用钱能买来一时的和平,能买来尊严,或是永久的和平吗?

寇准轻轻的拍了拍刘安:“安哥儿,继续说第三件事。”

刘安意识到自己可能失态了,马上说道:“好。”

寇准又给了刘安一个台阶下,寇准说道:“两年不可能省下军费来,你也别有太大压力,但三年,或是五年必可省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