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转向东方(2 / 2)

加入书签

今天,一封加急的上级要求出现在代号为“海蛇”的间谍面前,要求他尽一切可能从日方搜集关东军的部署和最近的调动。

时间来到1944年,东北地区的华国人民抗争依旧不断,石原莞尔也将东北地区营造的更加固若金汤。一边与英美国家全力保持关系,一边完善工业体系尤其是石油方面的开采和提炼,让关东军的实力与日俱增。甚至还鼓动军部积极与德国在原子能领域的研究。

读到这里,迪米特里忽然发现,这里面的内容绝不是报纸或者杂质应该知道的内容,而应该源自苏联从日本方面获取的机密情报。

果然,在这些书报中,迪米特里找到了一份并不起眼的纸条,上面写着简单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苏联将目光投向东方的举动,尽管已经最大限度的进行了情报隐瞒,但足以武装数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哪怕是欧洲战场的淘汰产品,在东方战场依旧是香饽饽。这是一笔足以改变东北局势的武器装备,而苏联远东地区的数十万军队也是能改变东北地区局势的一股强大力量。

为了对付这几十万苏联远东军队,上百万关东军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日本人无法想象如果有另外一支几十万人的苏械部队出现在关东军身后,东北的局势将糜烂成什么模样。

华国的国党政府同样对此抱有密切关注,要知道自《租借法案》通过以来至今,国党政府接收的所有美援累积起来还不到这笔装备的一半。苏械部队特别是坦克的好用,在昆仑关战役时国党就有深刻的认识。

而在华国的红色阵营的同志们,对于这笔武器则抱有更大的热情。最有可能接收到这笔武器的,是他们在东北地区的抗联武装;最可能收复东北的亦是他们。从武器装备来看,接收了这笔苏联军械,同志们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小米加步枪的尴尬局面。收复东北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获得巨大声望,接收了东北的工业基础后,同志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抗日救亡的大业。

也为未来解放全华国做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兵马未动,情报先行,东北地区的风暴即将到来。而情报的涟漪并未先从东北开始,而是先来到了沪申,这里汇集了几乎所有东方地区各个势力的情报人员。不仅是华国和日本,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远在欧洲的苏德双方,同样在这里有自己的情报势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