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美国参战(1 / 2)

加入书签

说到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苏联远东方面军在春季展开的“风暴”攻势,远东方面军与东方阵营的同志两翼夹击,使关东军溃败,失去了他们所谓的“满洲据点。”经此一战,不仅让坚持北上的日本“陆军派”遭到重挫,连他们的核心人物石原莞尔(前文介绍过,疑似穿越者)也身负重伤,难以支撑大局。

海军派一上台,就立马夺走了大部分的国内资源用于海军,即便在此刻,他们的准备依旧不足。美国人对日本的一系列禁运让日本人走上了不得不赌国运的道路。相比东南亚的丰富资源,东北开采出的煤、铁、油实在难以维持日本军队的开销,如果再等个一年半载,不需要美国人动手,日本人就会因为消耗完所有的战略库存而举手投降。

“美国人损失巨大,他们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

“那当然,那可是一整支舰队,还有夏威夷群岛。”

如果迪米特里也在会议中的话,那么此刻就该惊讶于历史轨迹的变化了。日本人不仅发动了对珍珠港的毁灭性打击,还出动了陆战队员,鼓足干劲一口气夺下了夏威夷群岛。

巴浦洛格勒的战斗,与斯大林格勒、莫斯科那些城市的战斗一样,同样是血腥的城市巷战。但不同于那些城市战斗的是,双方并没有朝着城市疯狂投入部队,让军队在绞肉机中搏杀。苏联军队急于撤退,而德国军队则因为前两次大型城市战役的恐惧症,对投入部队进入巷战非常谨慎。

德国人守卫大教堂非常坚决,守卫在这里的是一个党卫军营,令人惊讶的是苏联战士们没有抓到一个俘虏(也可能是根本不给投降的机会)。特别是在最后守卫他们的***的阵地上,党卫军士兵的尸体可谓层层叠叠,让人联想起了屠杀而不是战斗。

迪米特里:“我们赢了。”

福明政委:“但大部队还是输了,哈尔科夫战役血崩,我们又损失了几万人,仓皇逃窜,被德国人吊打......“

这些充满着失败主义色彩的话语,福明政委也就是敢私下和迪米特里说说罢了。他没想到迪米特里对此似乎是一副......挺满意的样子......

相比哈尔科夫损失的那几万人,美国人即将参战的消息无疑更加引入关注。毕竟只要美国人派出一个师抵达非洲,德国人就得抽调十几个师去防御;美国人派出一支舰队抵达英国,德国人就得在西线重新布置一个集团军。德国人几乎把所有的兵力都放在了东线,往后他们不得不从东线抽调部队去西线,过去那种西线无防御的状态,就此结束了。

福明政委或许联想到迪米特里是为自己的战功和成绩而感到高兴,这的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大部分苏联军队愁云惨淡的时候,独立团的牺牲和成绩,成为了迪米特里向上爬的台阶。但也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相比历史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哈尔科夫战役,苏联军队的损失已经少了许多。

已经很知足了。

.............................

迪米特里为这场输的不那么惨的胜利而高兴,身在克里姆林宫的最高领袖和一种高级官员们,同样也喜笑颜开,不是因为他们丧心病狂的觉得死了几万苏联士兵是件很高兴的事,而是为了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的另一件事高兴。

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