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微服(1 / 3)

加入书签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也把袁应泰挤走,但这种事操作好还行,不然很容易引起皇帝的反感,得不偿失。

把沈阳这边的事简单安排一下,叶立刻飞马赶奔辽阳,在辽阳见过袁应泰后,他将开始第一次巡视辽东各军,这是之前就定好的。

就在叶离开沈阳的时候,一条消息也开始在沈阳乃至辽东悄悄蔓延。

叶要与赫图阿拉讲和了!

流言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极强的杀伤力,因为人就是这样,不管真假,都爱传,而且还越传越走样。

袁大人很生气,后果严不严重?还不知道。

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傲气,尤其是大明的读书人,一个个尾巴都快翘到天上了,眼睛李根本容不下别人。

像袁应泰这样有大学问的文官,又怎会把一个太监放在眼里?哪怕是这个太监立过很多功劳,在他的眼里,同样跟那些武将一样、一文不值。

按照袁大人的想法,他到了辽阳后,叶这个镇守太监,应该率领辽东的文臣武将出城三十里迎接,在被他各种打压后,老实地靠边站,然后再由他袁大人在辽东大展拳脚。

要知道袁大人在来之前,可是跟那些同僚们吹过牛皮地,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辽东稳定下来,继而平定建州。

叶到了沈阳后,除了那些武将,文官们对他并不感冒,甚至是有些抵触,所以在听到这些流言后,不但不加阻止,而且还帮着添油加醋。

一时间,叶要跟女真讲和的消息越传越邪乎,甚至连叶要投降的传言都出来了。

理想是美好地,现实是残酷地,到了辽阳,这位袁大人才惊奇地发现,除了辽东经略司的一些属官,别说是叶这个镇守太监了,就连各城的主将都一个没见到。

袁应泰虽然自视甚高,但毕竟官场沉浮多年,在听说叶之前曾召集各地总兵主将议事,立时就想到问题可能是出在叶身上,不然辽东这些文武官员不会这么不拿他这个经略当回事。

在召见了辽阳总兵张承基后,袁应泰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张承基很客气地告诉他,没有叶公公的手谕,辽东各地的官兵,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事情到了这里,袁应泰那还不明白是叶在从中作梗?立刻就让人给叶下条子,招叶来辽阳回话。

尽管叶一百二十个不愿意,可他却不得不去见袁应泰,历史上因为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和,最终导致辽东尽失,叶是绝不会走上那条路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