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忠臣孝子(3 / 5)

加入书签

世家没有战斗力。

世家除了少数以外,通常都是投降派的。

毕竟世家通常把持地方工商业,也就是说他们有退路。

但中小地主反而是最有战斗力的,毕竟他们除了土地很难有别的财富支柱。

“勇敢点,不要害怕,大丈夫何惧死亡,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一身重铠的杨丰鼓励着白板的熊廷弼。

熊廷弼无言以对。

祭坛。

皇帝陛下正在听着司祝读祝文。

害怕皇帝以后会抄家的算什么忠臣,忠臣就是要不怕抄家灭门。

不仅仅是我要做忠臣,你也要跟着一起做忠臣,来,去换上这身衣服,咱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不过要是你被乱枪打死了可不能怨我,再说那样的话你会作为一个忠臣青史留名的。”

杨丰说道。

然后他的卫队长杨虎抱着一身定胜军的衣服走过来,默默放在了熊廷弼的面前。

这时候定胜军虽然改编为御营,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换。

整个祭天过程其实很繁琐,不过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读完祝文之后皇帝还得进行一连串祭奠,最后把祝文和祭品烧了,皇帝在望燎位看完焚烧过程,就可以正式结束了。

可以说人海中如孤岛一样的祭坛上,皇帝和大臣们都在默默听着。

司祝是由礼部侍郎曾凤仪充当,他是邹元标好友,万历十一年进士,不过万历二十一年就已经辞官,但之后一直主讲问津书院,这座建在新洲的书院之前在麻城之变后损失不小。主要是岐亭之战时候,大批学生英勇的跑去观战,然后在大溃败中死了好几百,不过好在还是多数都逃出来了,现在也有不少就在祭坛周围看着他们的老校长。

弘光朝的官员多数背后都是书院。

如果说议事会相当于元老院,那么书院事实上充当庶民院,毕竟书院的覆盖范围远比几十个耆老的议事会广泛,前者最多就是几个大的世家,而书院则覆盖几乎所有地主,富商,甚至部分富农,同样而有书院背景的官员们,更能代表整个地主阶级利益,而不是仅仅给几个大的世家当爪牙。

万历又没钱换。

他北上之后广东留守朝廷,已经开始陷入财政困难……

士绅们都不交税了。

而湖广江西两地更没有税收给他。

熊廷弼无语的看着杨丰,后者正脱下外衣,露出里面的重甲,可怜的熊廷弼看看自己的军服,再看看他的重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