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节 食品,非药品(2 / 5)

加入书签

刘文玲心里其实很不高兴,却无可奈何。她对母亲说过很多次:不要让来路不明的人进家。可母亲就是不听,口口声声:“人家小李多好啊!看我无聊就过来陪我说话解闷,每次来都带着东西。你是我亲生的,一个星期才来一次。我收个干女儿怎么了?犯了哪条王法?”

刘文玲却不会。,也对此嗤之以鼻。

中央首长的首席健康顾问?

吹吧!

要真有那种本事,怎么可能来到这种小地方,帮着一家毫无名气的企业做产品宣传?

卖药的这帮人开始打散,上门走访。

这帮人每天都在更换场地做宣传。有时候在小区里面,有时候在外面,后来干脆在这里租了个店面直接开张。楼上楼下两层,下面是商店,上面装修成教室,摆放了很多椅子,专门用来讲课。

包括母亲在内,附近很多老人都成了“延寿丹”的客户。

每天早上,老人们就按时来到这里,进了二楼教室,听所谓的“导师授课”。

刘文玲跟着母亲来过两次。

导师有上了年纪的长者,也有俊男美女。他们的共同点是身穿华服,要么西装笔挺,要么穿着古装,仪表堂堂。

有一天刘文玲回家,看到李玉珠坐在椅子上,与母亲亲热地拉着家常。

这女人嘴甜,大娘阿姨叫个不停,还带来两把干面条做礼物。

刘文玲当时没在意,毕竟自己要上班,平时忙,还得照顾孩子,总不能每天都往娘家跑。

母亲后来打电话,告诉她,李玉珠每天都会过来陪自己说说话,礼物也从未断过。有时候是一盒鸡蛋,有时候是新鲜时蔬,或者一小瓶香油……

再后来,她就变成了母亲的干女儿。

这些人普通话说得很不错,有几个甚至达到播音员水平。嘴很甜,年轻的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年老的就“老哥哥老姐姐”套近乎。总之不会让你觉得生份,有种很自然的亲近感。

他们每一个人的来头都很大。

有某某大学的教授,有某某医院的主任医师,有某某协会的会长,还有某某企业的老总。

刘文玲清清楚楚记得,其中最牛逼的一个,自称是国1务院专门给中央首长看病,负责他们生活起居的“首席健康顾问”。

老人们很容易被这些头衔唬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