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七节 说教(2 / 3)

加入书签

苏小琳在旁边拽了一下虎平涛的胳膊,好奇地问:“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一九九五年?”

虎平涛笑道:“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谣言,是空想的产物。以恐怖传说为例,它必须遵循物质守恒定律,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无故消失,只会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

“一九九五年都市恐怖传说的诞生,应该源于当时问话交流与渗透进入活跃期。东北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动物灵异传说,什么黄皮子大仙、狼妖、熊精都是,猫脸老太太的谣传也就有了基础。”

“帝都375公交车和城都僵尸这两件事,是受到港片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港片僵尸和冤魂类题材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片子,对内地影响非常大。还有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城市化、下1岗、市场改制、经济腾飞……在剧烈的时代变化面前,整个社会都在探索和适应新的秩序。”

“网络就是在那时候出现,属于绝对的新生事物。对于未知事物,人类有着本能的畏惧和好奇心理。宗教、神灵、鬼怪……这些东西在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上都出现过。存在即合理,尤其是社会动荡的特殊时期,各种混乱的思维与歪理邪说就纷纷出现。作为正统的,把控最主要宣传阵地的主流媒体和刊物,不会,也不可能刊载这些虚无缥缈的灵异传说。但你得明白,传说之所以会成为“传说”,就是因为它在占据绝对数量的老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越传越广,越传越玄乎,从一开始的听者众,逐渐变成后来的信者多。”

“当时这个故事传播很广,东三省,甚至内蒙那边,真正是成千上万人都在传啊!报纸媒体都有转载,搞得很多当地小学生不敢走夜路,下午六点多大街上就看不见人。”

“第二件事,就是帝都盛传的“375路公交车灵异事件”。据说,这事儿是从某个大学里传出来的。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末班375公交车在运行至圆明园总站与香山之间某处的时候,上来三个没有在车站招收,且行迹诡异的乘客。传言中,这三个人身穿清朝官服,面色惨白。行驶过程中,车上一位老奶奶看出异样,谎称一位邻座的小伙子偷了她的东西,要下车评理。等到下车后,才告诉小伙子这是在救他。因为那三个人衣服下面没有腿,应该是鬼。”

苏小琳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这事我也知道。我看过网上的传说完整版,到了第二天,人们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密云水库找到了失踪的公交车。车上的人全都死了,而且尸体严重溃烂。更夸张的是那辆车油箱里没装着汽油,全是人血。”

张云超没有评价,笑道:“最后一件,是城都的僵尸事件。据说当时在武侯祠附近的古墓里挖出三具古尸,可它们却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随后古尸变僵尸,出没于城都各地咬人。这事儿当时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描述得绘声绘色,什么全城封路管制,什么被咬过的人半小时后感染,最后不得不出动军队,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好不容易才把僵尸烧死。”

“对了,之前说的猫脸老太太,在传言中,也是出动了军队,被乱枪打死。”

“在那个时候,网络就是最好的谣言发酵平台。曾参杀人的故事听过吧?刚开始的时候,他母亲压根儿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杀人。后来邻居跑来报信,说你儿子杀人了;紧接着朋友也来了,说你儿子杀人了,苦主正往家里来,找你的麻烦;然后又有人来了,说你儿子杀人了,官府已经派人来捉你,赶紧逃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一个老太太,换了是我也得相信啊!谎言说多了就变成真话,虽然它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依据。可无论猫脸老太太也好,诡异的公交车也罢,只要认真调查,就知道这些谣传全是子虚乌有,更不要说什么僵尸咬人。”

“网络管制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需要正面引导,需要各部门对舆情做出公开公正的分析,从细节方面理清脉络。就说城都僵尸咬人那事,当时官方媒体多次发文,让广大群众“不听谣,不传谣”。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也做了大量工作,入户调查,加大加深科普宣传教育。只要从根子上掐断谣传渠道,让人们相信这事儿是假的,那么就算查不到谣言源头,它就无法造成更大的传播与危害。”

说到这里,张云超注视着虎平涛,问:“小虎,你觉得这些事情是真的吗?”

“当然是假的。”虎平涛不假思索地回答。

“为什么?”张云超没给他思考时间。

“这三件事我都在网络上看过。”虎平涛认真地说:“它们有几个共同点:首先,是传言的存在时间,都是一九九五年。其二,没有真实目击者,却描述得绘声绘色。其三,流传版本很多,却没有一例有官方记录。最后,情节离奇,彼此之间出入很大,却有着高度重复的元素和逻辑。”

张云超赞叹着点点头:“归纳的非常好。现在我换个问题————为什么如此简单的谣言,竟然在当时引起了如此大规模的连锁恐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