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调整思路(2 / 3)

加入书签

“很久以前看过。”

“梁羽生其实对心理学很有研究,比如《七剑下天山》里,就融入了很多西方学派的心理学理论。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情节,冒浣莲为失忆的桂仲明医治失忆症时,用的就是弗洛伊德的解梦理论,但是他把理论很自然的融入了情节之中,普通读者根本看不出端倪。我觉得这才是你的写作方向,把心理学和流行结合起来,才是你更擅长的。想写专业的心理学著作,过几年你再考虑吧。”

唐明耀有种霍然开朗的感觉。

之前写《我们是受伤的一代人》,写了几个案例之后,他就发现写不下去了。最初他认为是素材不够,后来渐渐有所察觉,发现问题并不仅仅如此。

除了素材,还有两个问题。

唐明耀说谢谢。

何宁又说“写不出来的话,我觉得是有个问题你可能没注意到。”

“什么问题?”

“你在写案例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写完之后,发现不是那么打动人,好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你怎么知道的。”

第一是表现形式的问题,“寻幽探秘”的表现形式有它的局限性,虽然能把问题写得更透,但受众有限,才写了一半,他就发现按照这种方式写下去,销量可能扑街。

第二则是水平问题,他再有天赋,接触这个行业也才一年,而且主要精力还没有放在这上面,想一步到位写出各种心理学案例并写得让自己满意,总是差了火候。

此时被师姐一点,脑子里一直想不透的东西,顿时就变得通透了。

“谢谢师姐指点!”

…………

“猜的。你呀,还是以前的问题,急躁!表面看你还算成熟稳重,然而在这些细节里,就能看出你其实是个急躁的人,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读书是这样,学心理学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其实你完全可以退一步,不用写这么专业的作品。”

唐明耀来了兴趣,把身体打直了一些“怎么说?请师姐赐教。”

“你不是擅长写吗,为什么不把这本书用的形式写出来?就像跟你齐名的那个韩二,去年他那本《三重门》,我就觉得不错。他以自己为原型,写了学生时代几个人读书的故事,看似没什么主题,然而字里行间却处处表现出了对教育体制的批判。这就是成功的案例!同辈人的成功,大可以拿过来学习运用。你觉得呢?”

唐明耀听得若有所思。

“再跟你说个例子,看过梁羽生的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