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海参崴人道主义行动(七)(2 / 3)

加入书签

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苏俄方面的表现出乎何锐意料之外。按照商业合同,苏俄方面拿走一半产品,然而煤矿根本就没有运出过矿山,就被苏俄直接‘买给’东北方面。由东北方面建设的处理厂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说,东北这边其实是得到了100%的煤矿。而苏俄也得到了钱,用于采购东北的产品。

有这等事,何锐自然很欣赏苏俄的灵活态度。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化工产品中有一部分可以用来生产人造橡胶。

人造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有很多缺点。其中一条就是因为生产的时候里面有太多其他化合物,很容易引发过敏。所以‘杜老师’的安全套就会标定‘100%天然橡胶’。

除此之外,人造橡胶的成本也未必就比天然橡胶便宜,甚至有可能更贵。

何锐对此倒是无所谓,而且最近有件事也挺重要。在黑龙江北岸苏俄地区,有一处煤矿。这里的煤的热量不高,只有1800。与另外一处无烟煤的4000-5000的热量一比,完全属于劣质煤。

这些煤当做燃料的价值非常低,但是这里的煤挖出来就可以进行化工处理,能够生产煤制气,煤化处理的汽油,以及其他化工原料。

俄国人办事有时候就这么直率,商务代表团经过谈判,俄国允许中国方面直接在这里设置矿山。各种产品中一半‘卖给’苏俄政府,另一半出口到东北。当然,这一半产品其实不付钱,而是充当了矿山开采权和每年的矿山税收。

这种做法从商业角度其实是很粗糙,很不规范,以及很不可信。不过对方既然是苏俄,何锐倒也能理解。要是苏联方面精通商业,只怕它就不会七十几年就完蛋。

至于何锐本人也没话心思花到商业谈判上,而是利用何锐的技术能力与工程团队一起把分馏设备的技术问题解决了一下。

在这个隆冬,到处都有脚印,从海参崴前往中国边境上,一条条被许多人踩踏过的积雪已经看不到脚印,只有一条条被人踩出来的道路。

白俄们并没有选择留在海参崴‘殉国’,他们的首领高尔察克不过是临时政府的执政。包括高尔察克在内,俄国有两个临时政府,高尔察克临时政府与邓尼金临时政府。

红军的炮火从北方射向海参崴,白俄们走投无路,只能逃往中国东北。

出现在这百万白俄难民面前的是中国边境上的铁丝网,营垒,以及数十万东北军。全军上下对白俄做了极高的警戒,所有选择进入边境的白俄都会没收武器,却绝不会被搜刮随身财物。东北军将这些白俄分为数人一队的小组,登记造册,然后分开安置。

随后,将明显不怎么认识的白俄小组编成小队,送上火车,运往营口港的安置地。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何锐虽然有很多纸面知识,真的轮到实践,也必须依托现在东北网罗到的科学家与技术人员一起攻关,才勉强搞定。

所以何锐在最初完成的工艺流程中,绝不肯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其中。

技术人员们确定何锐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真的‘不居功’,都对何锐生出了强烈的钦佩。

只有何锐自家知道自家事。人民,走在正确道路上,掌握了先进生产力的劳动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当何锐作为劳动人民的一员,与大家一起努力的时候,才能完成这样的项目。何锐实在是不愿意让自己的任性破坏这样美好的经历。

东北方面的技术人员忙到了1921年8月,终于把第一批产品运回到东北。论汽油与化工产品的纯度,这批产品只能用差强人意来描述。

何锐在欧美报纸上的报道的确引发了不少轰动,英法美国民众都希望本国政府在挽救白种人的行动中出一把力。

对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多出来二三十万穷困俄国人也不是不能接受。英国与法国有着广阔的殖民地,本国的贫民区更是广大。各容纳几十万白俄实在是轻松。

最重要的是,何锐在宣传中就强调了俄国人的‘白种人’特点。在一战前,上海租界那边很照顾白人,甚至会为了那些穷困潦倒的白种人提供回国的船票。

所以这次人道主义事件发生后,英法紧急调拨了船只。日本方面虽然没有接纳白俄难民的打算,但是美国出钱临时雇佣了一些日本船来运输白俄难民。

等到1921年4月,春暖花开的时候,东北的白俄难民只剩下不到四千。而且这四千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因为各种原因决定留在中国与中国人结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