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美国卖粮(三)(3 / 4)

加入书签

也许是共和党议员们认为罗斯福绝非唯一选择,也许是何锐改变了历史之后,美国议员们出现了大量的人员变化,或者是想法发生了改变。总之,罗斯福的《紧急银行法》得到了通过,但是银行管理法却被国会给否了。

这些还不是何锐最在意的,因为何锐根本没了解过1933年的美国参众两院的人员都是谁,自然没办法做出对比。

何锐感觉到不对头的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节目居然没有出现。

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他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吧,于是就此定名。

有一种看法,路边谈话在历史上十分重要,因为罗斯福本人利用了广播这种新式媒体工具,向美国人民讲述了他的新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把复杂的金融问题用民众们能理解的语言讲给民众,从而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看到吴有平这样的反应,赫尔继续解释道:“现在我们没办法就中国元支付做出回应,并非我国歧视中国元,而是现在美国金融动荡,没办法就中国元的支付工作做出解释。我们现在就可以中国元支付的问题制定一个讨论机制,我相信一定可以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吴有平点点头,“我相信美国方面的诚意,我建议,等中国元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中美之间立刻召开粮食进口的会议。”

赫尔没想到局面不知不觉发展到他最不想看到的地步。中国元的问题属于美国财政部的工作范畴,中美粮食问题,则是中美商务部的工作领域。只有中日美英四国军事再平衡归赫尔这个国务卿管理。

结果吴有平坚持要让中国元问题先解决,虽然这也算是完成了他此行的沟通,得到了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与赫尔自己的如意算盘差的太远。

不得以,赫尔只能说道:“我想求见何锐主席。”

何锐以前也信这种说法,但是现在何锐可不信了。现在的广播电台因为没有卫星,覆盖不了广大乡村。而且收音机这种工具现在价格昂贵,也不是穷人能买得起的。

即便可以用录播的方式把路边谈话在各地播放,人民的知识结构根本无法理解银行业的复杂程度,听了也是白听。

真正起作用的,或许只是罗斯福作为总统,向人民们传达了他正在努力解决经济危机。但是想做到这样的宣传,普通的报纸就足够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虽然何锐不相信路边谈话的效果。但是罗斯福没有搞路边谈话,却证明了罗斯福面对的局势已经变化了太多。何锐不得不开始研究一下美国可能的变化。历史上罗斯福四次当选总统,对于美国来说,罗斯福如果只当了两届总统,是一件能够改变美国的大事。

吴有平立刻把此事推给了外交部,“那就请李部长与赫尔先生谈。”

何锐一点都不想见赫尔。倒不是何锐的看法与吴有平不同,不想让赫尔发现中国政府内部有分歧。而是何锐当下正在分析美国最新的动向,真的没空见赫尔。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与美国国务卿谈论美国的大战略,是最愚蠢的选择。国务卿或许知道罗斯福总统的安排,但是国务卿一定不肯说出来,还会尝试误导何锐。

之所以何锐这么着急,是因为最近美国发生的事情与历史上发生的罗斯福新政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历史上,罗斯福摧枯拉朽般轻松赢得大选,美国人民对于罗斯福新政充满了期待。现在的罗斯福是险胜,罗斯福遭到的反对力度比历史上强了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