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友邦惊诧论(七)(3 / 3)

加入书签

但不管管理多么严格,首先得有可管理的对象。停下建设步伐,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倒还耽误了发展。基洛夫能够坚持现在的政策,就意味着基洛夫是合格的未来接班人。

苏联方面得到德国干脆利落的回复后既高兴又意外,高兴的比例更大。不过当斯大林总书记向基洛夫询问,中国会不会因为工业实力不足而突然停止合同?政治局委员基洛夫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借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苏联大量购买技术设备,使得苏联工业突飞猛进。可在经济危机爆发前,中国就已经开始用数倍于苏联的引进规模,从全世界引进技术与设备。

苏联自己吃下了这么多技术与设备后,发现自己的工程师不仅数量不足,实力也大大不足。想彻底消化吸收这些技术所需的时间比原本的计划中要长。所以苏联采取了直接引进成套设备的方法来提高效率。

何锐所继承的中国,其工业实力不如沙俄。为什么中国好像完全没这方面的问题,任何技术与设备到了中国之后很快就被中国所掌握。苏联方面负责工业的领导干部们对此也颇为不解。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凡尔赛体系除了要遏制德国,还要对抗苏联。法苏军事同盟,意味着凡尔赛体系事实上已经崩溃了,而德国只要以此为理由,就可以要求英国对德国扩军全面松绑。而且法国也不可能得到欧洲与美国的谅解。苏德军事同盟,本就是对英美的背叛。

想到这里,希特勒脸上甚至有了一些笑意。里宾特洛甫搞不明白希特勒到底在想什么,正考虑要不要询问,就听希特勒说道:“里宾特洛甫,我希望你接下来就与英国就世界裁军进行讨论。”

里宾特洛甫一愣,片刻后便答道:“元首,我认为当下的世界裁军,最好能够按照德国现有的军力标准进行裁剪。”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希特勒知道里宾特洛甫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方法,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陆军数量不能超过10万,还不能拥有重型武器,以及潜艇飞机等武器。如果世界各国真的把军队数量降低到德国的标准,和实际上解散军队没多大分别。各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只要这些国家都拒绝,德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接触对德国扩军的限制。

基洛夫现在就被任命负责苏计划委员会的主席,他也没办法向斯大林同志做出皆是。现在的苏联已经减缓了引进技术的速度,把力量都用在消化吸收上。这就导致了苏联原本计划中要开工的一部分工厂暂缓进行。基洛夫不太能确定,斯大林总书记想问的到底是中国有没有能力履行合同,或者是想含蓄的表达对苏联暂停扩产能的不满。

最后,基洛夫说道:“总书记同志,我认为工业部门应该坚定不移的执行更新的计划。”

斯大林总书记听基洛夫这么讲,满意的点点头,“基洛夫同志,苏联工业发展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解决。现在的任何停顿,都是对苏联的工业建设的犯罪。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犯罪!”

基洛夫知道苏联当下到底多么缺乏工程师,但斯大林总书记已经这么讲,基洛夫也只能表示支持。为了让斯大林同志放心,基洛夫仿佛开玩笑一般的说道:“那些不能完成任务的厂长,必须判刑,送到西伯利亚去。”

斯大林对于基洛夫的回答很满意。作为总书记,斯大林当然知道现在苏联遇到的问题,工厂因为缺乏足够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但斯大林坚定的认为,这样的问题一定可以通过更严厉的管理来解决。

当下的要点不是德国到底扩军到什么规模,而是德国可不可以突破法尔赛体系对德国的限制。只要限制被打破,德国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扩军。m.

里宾特洛甫更是强调,“元首,德国能够扩军的数量,也就是我们拿来与英国进行讨论的数量。”

面对这样能干的家伙,希特勒非常满意。

意外之喜接踵而来,几天后,沙赫特转达了苏联的看法。苏联表示,愿意与德国在大型火电站制造领域进行合作。现在苏联就有一批设备需要精密加工,苏联愿意用原材料进行交易。

希特勒乐见这种以物易物的贸易,德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原材料。德国原本就不够强大的金融业在战后更是遭到了重创,现在对外金融交易得走其他国家的金融渠道。如果走英美的渠道,很可能就会被刁难。如果走法国的金融渠道,只怕会被法国立刻扣下这些资金,逼着德国用这些钱还债。现在的欧洲,能够稳定提供大量原材料的国家只能看苏联。苏联用原材料还债,那可太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