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全球沸腾的年代(八)(2 / 3)

加入书签

当然,苏联也可以选择单独与法西斯集团作战。如果苏联这么选择,并且真的能做到的话,何锐也乐见这样的局面。苏联自己顶住了,中国就不用花费巨资去支援苏联。这些钱可都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辛苦劳动赋予的价值,能少花些自然更好。

此时何锐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印度洋周边。何锐提出的世界新秩序中,其贸易基础是中国元并不实行金本位。中国元只是1张纸,或者是1些记账上的数字。给与纸张或者数字赋值的是各国人民的劳动。

这个条件就是西方军可以放弃明斯克和明斯克筑垒地域,但是西方面军必须在明斯克以西继续抵抗,不能继续撤退。

西方面军只觉得如蒙大赦,立刻执行了撤退命令。就在德军对西方面军的包围完成之前,西方面军向北方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挡住了包抄后路的德军,确保了西方面军撤退的通道。

在德国这边,希特勒得知德军没能围歼苏联西方面军的报告,确忍住了愤怒的爆发。战争打到现在,前线战况的确令希特勒感受到了苏联的实力。德军的装备已经得到了提升,但是面对苏联的t34坦克,德国4号坦克的50毫米炮顶多能从侧后方击穿苏联t34坦克的装甲。只有装备了75炮的虎式坦克才能勉强击穿t34坦克的正面装甲。

而且苏联红军还有kv重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之厚,超出想象。在巴巴罗萨计划发动后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坦克发生激战。德军为了解决这1辆kv2坦克,损失了6辆卡车,12门火炮,4辆坦克,1门88毫米炮。

当德军认为kv2坦克已经完蛋,前去检查战果的时候,发现6枚88毫米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另外确认到7个很浅的凹坑,这是50毫米炮弹留下的,而37毫米炮弹连1个坑都没有留下。正当德军检查完毕登上kv-2时,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结果德国兵不得不跟着炮塔1起跑,以免被机枪射中。最后,德军工兵撬开了kv-2炮塔舱盖,投入几个手榴弹杀死了乘员,才结束战斗

“总书记,我将竭尽全力执行您的安排。”基洛夫心情沉重的答道。

见到基洛夫服软,斯大林的怒气也消散了不少,他语气沉重的问道:“基洛夫,你是不是认为红军无法击败德军。”

基洛夫当即表示否定,“不,我认为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在边境上无法击败德军?”斯大林又问道。

基洛夫这次说不出话来。从个人期望来说,基洛夫当然期待苏联红军能够在边境砍瓜切菜的解决德军。可当下面对的是现实,并非个人期待。基洛夫认为自己不懂军事,没办法做出判断。

虽然事后德军的报告中认为,kv重型坦克机动性极差,并不适合野战。希特勒也认同这个看法,但是苏联在坦克生产上的优势令希特勒心情变得很糟糕,苏联在未来可以生产出更强的坦克投入战争。德军的优势完全有可能会被苏联1点点的消磨干净。

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海德里希以惊人的组织能力,派遣了大量劳工与技术工人,开始接管苏联占领的波兰境内的铁路,开始全面修复。经过10天的工作,竟然修复了200多公里的铁路,让1部分运输物资的火车能够开到德军的后方阵地附近,德军的卡车顺利的将物资运送到前线。

而且美国方面已经在对苏联宣战方面放松了1些,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如果德国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美国的确可以考虑根据情况,决定对苏联开战。

在这件事上,希特勒觉得美国看到了亚洲联军对外发表的公告,认为苏联完全有可能加入亚洲联军。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必须对苏联宣战。1旦美国对苏联宣战,就意味着苏联再没有可能与美国联手改变世界秩序。德国解决了欧洲的战略危机。如果美国对苏联宣战,德国就可以要求获得更多的美国技术,加快两国合作。

何锐的看法与希特勒差不多。美国国内反苏势力本就强烈,即便是罗斯福也没办法立刻扭转。反正何锐已经在战争爆发前对苏联提出了建议,此时苏联国内肯定不会感激何锐。但是苏联国内会很严肃的考虑加入亚洲同盟的可能。因为这件事能够证明中国对苏联的友好态度,降低苏联国内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的担忧。

眼见斯大林盯着自己,基洛夫只能答道:“总书记,我认为红军领导层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斯大林对这个回答有点意外,他最初认为基洛夫会坚持己见。既然基洛夫放弃了他的坚持,斯大林也没有再强硬下去,他对基洛夫说道:“基洛夫,你去1趟中亚,看看那边的工厂生产情况如何。”

基洛夫并不觉得这是发配,他立刻答道:“总书记,我现在就准备出发。”

看着基洛夫的背影,斯大林心中念头复杂。此时让基洛夫去乌拉尔山以东的工业区,的确是剥夺了基洛夫在中央的发言权。不过此时能让斯大林放心的人选中,基洛夫是最佳人选。如果是其他人,斯大林也不清楚那些人能搞出些啥来。而基洛夫去乌拉尔山以东的工业区,靠着他的地位与影响力,的确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5月31日,西方面军在边境交战进程中,坚守既设阵地,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以阻止德国法西斯军队向苏境纵深推进。但是,在德军优势兵力突击下是真的顶不住了。西方面军司令部强烈向斯大林提出撤退请求。本以为斯大林会拒绝,却没想到斯大林竟然有条件的同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