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援助苏联(三)(2 / 3)

加入书签

公元750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消灭石国,使大唐在中亚的势力拓展至阿富汗1带。但随着大唐在中亚的战败,以及后期的纷乱,中国从争夺中亚地区变成了守势。直到蒙古崛起,中亚大部分归属于察合台汗国。

到了17世纪后期,游牧民族、半游牧民族在中亚的优势终结了,火器的大规模发展、军事技术的改进让定居民族取得了支配权。波斯、沙俄、中国(清)以及其他强大的帝国逐步扩张,18世纪,中亚大部分成为波斯的势力范围,此后沙俄后来居上,通过俄伊战争击败了波斯,到19世纪末,沙皇俄国已经占领了中亚大部分土地。

苏联所控制的中亚地区开展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本地文化的压制,并带来环境问题。成百上千的中亚居民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丧生,由此造成了长期的民族关系紧张。此外,苏联的民族安置政策将成百万的人口迁入西伯利亚和中亚,有时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迁移。也造成了新的冲突。

斯大林思索着现在的中亚局面,从何锐政府统1中国后,中国首先将新疆恢复为汉朝时的称呼“西域”。根据苏联的中国研究专家对于斯大林的解释,“新疆”在汉语中意味着新获得的领土。而西域,则是1个地理名词,指的是西方的地区。

将新疆改为西域,意味着中国在文化理念上的改变,也意味着中国很可能有将西域作为进入中亚跳板的打算。

斯大林并没有去责怪谁,而是询问起于中国进行卡车合作方面的进度。米高扬立刻做了汇报,中国同意了苏联的请求,由中国第1汽车集团公司向苏联提供卡车帮助。

听到是第1汽车集团,斯大林觉得自己隐约记得中国在与法国合作的时候,是与法国1起搞了广州汽车公司,法国的卡车水平很高,既然是苏联与中国是进行卡车合作,或许是广气更合适。

米高扬听完斯大林的问题,这才继续解释起来。第1汽车公司是何锐在东北政府的时候就搞出来的公司,由于在东北生产,用户多是北方地区,这里生产的车辆自然针对了北方的气候进行设计。而广汽之所以与法国合作,最大原因就是法国的气温更接近中国南方。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斯大林才询问起产量。米高扬的回答并没有让斯大林满意,但是现阶段也没有其他办法。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能力就那么多,而且中国现阶段也已经努力开辟北冰洋航道,可以前苏联并没有在北冰洋地区对中国开放。双方并没有这种合作,中国虽然海运强大,却着实没办法立刻搞定北冰洋航线。

等米高扬离开,基洛夫问了1个问题,“总书记,中国方面私下提出了1个观点,如果能够修通中亚铁路线,至少开辟中亚交通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需求。”

斯大林当然不可能接受中国瓜分中亚,同样不能接受中国对中亚影响力的扩大。而开通中亚铁路,就意味着中国对中亚地区经济入侵的大门会被打开。斯大林认为自己决不能给后世留下隐藏的矛盾。

想了好1阵,斯大林叫来了贝利亚,询问起关于中国派遣的援苏专家的情况。

贝利亚当然猜到了斯大林的不安之处,“总书记,到现在为止,根据已经达成的援助项目,中国已经派遣了7566名工程师,以及14238名技师抵达苏联。正在商议的援助项目所需要的中国工程师与技师的数量大概在4万人左右。列入讨论的项目中,现阶段粗略判断,大概会有6万名工程师与技师到达苏联。如果要对这些人进行全面监控,我们大概需要增加1万名的克格勃成员。”

斯大林当即摆摆手,“不用这么做,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前来援助的工程师与技师对于苏联的影响,而不是担心他们盗取苏联的技术。”

贝利亚当然知道斯大林这话没错。这批中国专家是援助苏联,而不是来当苦力的。既然是援助,自然是中国拥有苏联不具备的技术能力。而且这些技术能力还是苏联当下急需的技术知识。既然如此,防备中国盗窃苏联技术,属于毫无意义的事情。

斯大林听到这话,甚至没有仔细考虑,立刻答道:“绝无可能!”

基洛夫没有继续尝试。他之所以这么问,主要是因为从减少苏联在战争中损失的立场上。但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苏联的确不能允许中国自由的进入中亚地区。

等基洛夫离开后,斯大林点上烟袋,看向苏联地图上的中亚地区。

从地缘位置看,中亚地处亚欧大6的结合部,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的地理位置,是贯通亚欧大6的交通枢纽,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此地。

根据苏联学者的研究,中亚的游牧民族与周边的农耕民族长期冲突不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更适合战争,草原骑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受到内部分裂因素的遏制。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往往会促进游牧民族的内在统1,从而周期性地产生伟大领袖来统1领导所有部落,形成1股强大的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诸如匈人劫掠欧洲、5胡乱华以及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6的蒙古帝国都是这样发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