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干扰吊舱,逆向工程(2 / 3)

加入书签

“其中最有价值的吊舱已经被秘密运回国内,交给军工部门去研究了,至于逆向仿制么……这就要看他们的了,反正我们是很希望能有一种类似的装备。”

在一大段精彩的故事之后,常浩南总算听到了自己最想知道的信息——

“当然不是,在那个高度用机炮风险太大了,而且效果也不好。”

郑良群并没有透露当时他们真的考虑过这个以命相搏的方案,毕竟最后还是没用上,说这些显得矫情。

一直在旁边跃跃欲试的陈家亮总算得到了一个插入话题的机会:

“说起来,我后来听电科集团的工程师说,最后我们能克服电磁干扰,还是因为常工您的启发来着。”

“因为我?”

也有过类似感觉的常浩南知道那种成就感憋在心里没法往外说的痛苦,所以如同连珠炮一般迅速丢出了好几个问题。

满足自己的好奇只是顺便,主要是给郑副师长创造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

果然,当总算面对着一群不用遮遮掩掩的人,而且还有人给搭梯子的情况下,平日里话并不算多的郑良群还是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102中队的米格25只是最基础的RBK型和RUS型,原本只有昼间的照相侦察能力,虽然很难对付,但真论实际威胁其实不算大。”

“但最近几次他们飞的明显不是正常光学侦察的航线,后来我们把飞机打下来,抓住飞行员一审才知道,那边不知道怎么跟老美勾搭上了,CIA给米格25挂了一个可以同时进行主被动雷达侦察的多功能吊舱,既可以进行SAR扫描,也可以自动侦测并收集雷达信号。”

常浩南对于话题突然被引向自己感到有些意外。

“是啊,一个姓郭的14所工程师告诉我们的,说是受到您的一篇论文启发,在歼8C的12雷达上设计了一个抗拖引干扰的模式,以损失一些雷达刷新率和探测距离为代价,可以免受欺骗式干扰的影响,然后我们就发射了两发霹雳11,把那架米格25打下来了。”

陈家亮双手在半空中比划着,向常浩南等人介绍整个作战最精彩的部分。

“后来我们跟巴空军的空降兵一起,在击落点附近找到了飞行员,还有飞机残骸。”

被抢过话头很久的郑良群又见缝插针地接了回来:

“这么厉害?”

常浩南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只需要当好一个捧哏。

郑良群点了点头继续道:

“还不止呢,我们这次准备进行拦截的时候,他们还连续施放了好几次电磁干扰,不管是地空导弹阵地还是我们的截击机,都会在切换到跟踪模式准备发射导弹的时候丢失目标,也是这个吊舱搞得鬼,被俘飞行员说是可以给雷达制造一个假目标。”

“那你们最后是怎么把他打下来的,难道是用机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