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绅之敌,士林之敌(2 / 3)

加入书签

他也正好整合一批泉州的田亩,用来分配各给手下的泉州籍水陆军士兵。后者当然也可以要吕宋的田地了,比例一换二,优惠多多。

还有之前就查出来的那些“土豪劣绅”。这些人被查出隐田后很是挨了一刀宰杀,心里岂能舒坦了?整个大明都是如此,偏偏他们要倒霉,看着周遭‘同类’们的幸福生活,这些人心里就更恨了郑氏三分。

私下里少不了就会有一些小动作。

但那是后世。

眼下是17世纪,西班牙人连马尼拉大区都没有开发多少,就更别说西南地区的经济作物种植园和中原平原的稻米种植业了。

可是西班牙人暴殄天物,郑芝龙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一切全都利用上来。

方法就只有一个——移民,大批量的移民。

在最短的时间里迁移来上规模的移民数量,同时征服土著居民,郑芝龙只要能在短时间里把这儿的作用开发出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那郑家的根基就将再次进化,至少是从城市变成个都市了。

郑芝龙对此只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这就是死敌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承受过接下来的冲击。

“侯爷,属下能否斗胆言语一句,您这是不是过于急切了些……?”

陈鼎有些战战兢兢地问道。

他是专程从泉州赶过来的,结果才来就挨雷劈。因为郑芝龙刚下了一道可说是“大逆不道”的政令,把他吓得不轻。

郑芝龙拿下了马尼拉,郑森也拿下了宿务,可以说整个吕宋群岛都处在了郑芝龙的势力范围中。

迁移百姓,并且组织百姓劳作。难民自然是最好的,可是泉州府的人口也很过剩啊。

闽地本来就地少人多,所以商业才如此的发达。

府境里有不少人口多,但族中的地少,可以说是没权没势的乡下宗族。族人生活苦的很,一小小的衙役就可以在他们头上肆意的作威作福。比如当初的石井郑氏。

但从本心上讲,这些人是绝不会生出下南洋的想法的。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草窝,他们又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然而在郑芝龙看,与其让这些个人在泉州府苦苦熬着,那何不把他们也掺和进移民大军呢?

吕宋有大把的田地放在那里,且风调雨顺,土地肥沃,郑芝龙对这些没权没势的老百姓是很大方的。

这吕宋群岛虽然山地丘陵很多,但也有不少平原的。尤其是吕宋岛。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儿的种植业相当发达。

自北向南,地理上可以把吕宋岛分为三大区域:中央平原区、马尼拉大区、西南大区。这三大地区也是吕宋岛人口最为稠密的核心区域,哪怕在后世的新世纪里,那也是吕宋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中央平原区的形成很有鬼斧神工之感。在吕宋岛西部和东部,分别有三苗礼士山脉和科迪勒拉山脉贯彻南北,形成西、东两侧的天然屏障。两大山脉成功阻隔了来自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的气流。西太平洋台风经行至此,往往会被山峰阻隔在外。台风尾声化为适量的降雨,润泽大地,对农作物的威胁大大减弱。适合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促进了中央平原区域农耕业的发展。后世这里90%以上的土地都种植了稻米,在吕宋素有“谷仓”的美誉。

西南地区地貌较中央平原地区复杂,科迪勒拉山脉衍生出的火山群遍布其中,造就了山地与平原的不规则交错。因此,西南地区的农作物种类比较丰富。除稻田外,后世的这里还可以看到竹林般的甘蔗园,高大美丽的椰子树,以及郁郁葱葱的蕉麻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