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路(1 / 6)

加入书签

一个如梦如幻的象牙塔的场景。

林新月觉得自己一身的西服打扮有点格格不入,徐浩面带和煦的笑,先开口说道:“你电话里麦子善有新的想法?具体如何?”

林新月说:“他对纪录片很感兴趣,但是自己并不希望成为镜头主角,而是想让与摇滚歌产生共鸣的观众,成为镜头主体。”

而除了媒体,大众们讨论最多的还是199的票价,属实是出乎意料了。

与此同时,林新月和纪录片导演徐浩搭上了线。

他是专精于纪录片的导演,纪录片本身是小众,鉴赏价值大于观赏价值。

但徐浩的纪录片有点不一样,被称为文艺里最商业的,商业里最能拿奖的。

简单来说,是个站着挣钱的,不舔奖项,也不舔观众,但就是混的很好。

麦子善休息了一天的嗓子,再次登台演出,在音乐节最后两天时间,人次突破了五万。

不同于专辑销量,大家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购买,就可以听歌了。

现场的五万人,是彻底的死忠粉,愿意奔赴百里甚至千里,来到现场,只为听歌。

说句难听点的,麦子善要是准备吃老本,这些人就是老本。

在音乐节的收官现场,麦子善恢复了最佳状态,连同着荣莎莎,章天海,陈坤,一起为现场的歌迷演唱。

林新月是坐飞机去燕京,和徐浩见面。

徐浩年纪约有四十,正值壮年,头发有一点自来卷,带着儒雅的书生气和坚定的眼神。

见面的地点是一个书咖,文艺青年的圣地。

整个书咖在梦露剧院的一个附属建筑物内,宽广明亮,书架将整个空间挤占的满满当当,让人看一眼就像是遨游在书的海洋中。

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大学生。

现场的气氛,比第一天还要火爆,网络上的直播,也不断攀登着新的数字。

迈向纪元的舆论优势开始发挥,相当多的媒体报道这次音乐节。

《你听》:“现场记者已经失联。”

疯狂乐符:“199的盛宴,1999的体验。”

《听海》:“摇滚新星中最亮的那一颗——麦子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