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慷慨捐巨额,造福尉氏人(1)(1 / 2)

加入书签

刘宪德闻之,急忙跑到大街上看告示,他从告示上,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看到巨大的商机,就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经过一番精打细算的琢磨,他决定说干就干,他这个人,凡是认准之事,也是雷厉风行。因为耽误一天,就等于扔掉了白花花地银子。于是,他立即把从修建刘氏故居而贪占的一万多两银子,全部购置了结实而中大型的渡船,反正钱也是白拾的,这用于再投资,利滚利,钱生钱,何愁成不了巨富。

十天之后,贾鲁河上便多六条斩新的油漆大船,既能载人,又能渡车马。大车过渡收二十个铜钱,牲畜过渡收十个铜钱,行人三个铜钱,小孩子两个铜钱。这便是刘宪德积极配合县府,为营利而购置的六条大船。开张的第一天,马知县亲莅贾鲁河岸现场,为刘宪德渡船开张剪彩。

因为县衙告示上有声明,贾鲁河两岸的百姓因为耕种,必须免费渡船,所以,刘宪德不得不尊从告示,咬牙忍痛,吩咐摆渡之人免收贾鲁河两岸百姓之渡费。他之所以咬牙切齿,是因为被河水隔断了数日的两岸百姓,因为有了渡船通过,都着急来往于两岸。而免费通过的两岸百姓,又占据了每天渡船之人地五分之一,因为承载量地问题,这怎么不让刘宪德因为损失银子而大为恼火。

常言说,小心行得万年船。而刘宪德,千打算,万打算,就是没有想到船也会因为超载而翻河。十天后的一个傍晚,夕阳如燃地余辉,正恋恋不舍在西天上疯狂地涂抹,涂抹的天地之间壮观而瑰美,贾鲁河上却传来了惊人的悲惨消息。刘宪德的一艘渡船因超载过重,行到河心的时候,一阵汹涌的波涛将超重之船推翻河心,全船六十四个人,无一人生还。

消息传出,尉氏及周围县城,凡是有家人外出者的家庭,纷纷赶到贾鲁河,惊恐悲痛地观看打捞上来的死者。

第80章:慷慨捐巨额,造福尉氏人(1)

中原的俗语说的好: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涝之后,必有大旱。

大旱之后的秋天,老天像因为忙碌而忘了撒尿一样,憋了数月的尿雨,全赶在秋天的时候倾泻下来。没有雷电,没有狂风,只有哗哗啦啦的雨声,天天下,夜夜下,紧一阵,慢一阵,停停歇歇,继继续续,好像永远也下不完似的,好像与大地有冤有仇似的,直下的天欲坠,地欲陷,房倒屋塌,平地成河。高粱泡黄了叶,豆秆泡脱了皮……

雨不停地下,地上便不停地流。水往低处走,坑坑洼洼满了,一齐流向了小沟小壑,小沟小壑满了,一齐流小溪小河,小溪小河满了,一齐涌向了宽阔的贾鲁河。此时的贾鲁河,早已恢复了江河的原始本性,汹涌澎湃,波浪翻腾,正疯狂地冲破河堤,像侵略者抢占地盘一样,可着劲地向两岸的田野侵占、漫延、渗流。

其实,多年前,贾鲁河上原有一座独木桥,宽有丈余,长有十多丈,横架地贾鲁河堤底的水流上,风调雨顺的汛期,河水才刚刚漫过独木桥的底部,即使偶尔的浅浅漫上了独木桥,仍然阻挡不了行人的通过。可不知是哪一年的汛期,因河水泛滥,波涛翻滚,独木桥被一个巨*整个掀起,又随波逐流地被冲向下游。

青霞闻知此事,也带着淑女驱车前往,看到被打捞上来的十几具尸体。有六旬地老者,有七八岁的孩童,有正在奶孩的年轻妇女。立时,青霞的心,疼痛难忍,悲哀不止。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呀,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没有人知道阴间是什么样,没有见过人死后的亡灵。没病没灾,就因为没有路桥,被淹死在河心,他们的尸体,就那么摆在河岸之上,一动不动地摆在那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自己的亲人。

青霞甚至都不敢走近死者,她怕自己地灵魂承受不了死者的离去,只是远远,远远地望着死者,身体无力地蹲在地上,感到了从未过的愧疚和不安。是的,自庚子赔款之后,省府县府连年亏空。再加上中原大地接连遭遇大旱大涝,百姓饥饿不饱,终日煎熬于艰难之中,想在贾鲁河上重新架一座供过往行人通过的桥梁,对于县府来说,是难以上青天了。

死者周围。围观者因在死者之中看不到自己的亲人,正悄悄离开,恐慌地翘首望向贾鲁河下游,那里,五只大船正在紧急地追赶打捞剩余的尸体。

突然,如燃地夕阳下,冰冷的河水旁,死者的围观中,传出了凄凄惶惶,如箫如簧的二胡和唱声:

因为当地财库空虚,县府想修桥而又心有余而钱不足。再加上风调雨顺之年,贾鲁河每逢汛期。即使河水涨满,阻碍南北过往行人的时候,也都有附近歇马营村里地一户村民撑船度人,收取微薄的船费为报酬。而干旱季节,贾鲁河又因裸露出来的河滩和涓涓细流,行人车马,很容易涉水而过。所以。当地县府便一拖再拖,拖的贾鲁河上再也没有桥梁供行人通过了。

大旱之年。贾鲁河也与别的河流一样,断流龟裂,****着整个河床河底,没有丝毫的潮湿和水迹。

而此时此刻,贾鲁河像一位理直气壮的拦路强匪,像一匹桀骜不驯地庞大野马,咆哮着。翻腾着,汹涌着,气势汹汹地拦路而卧,无情地阻挡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商人和路人。而歇马营村人地小度船,因为大旱之时,暴晒失修,现又雨水浸泡,早已暴废成一堆烂木头了。

开封又是豫省府城。开封以南的许昌一带,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车马行人,在这条贯穿南北的官路上通过。而现在,没有了度人的小船,又没有可以通行的桥梁,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行人。只得避近就远,绕道而行。但是,远道地人可以绕道而行,而贾鲁河两岸的百姓因为生计,或因为急事,怎么办呢?他们之中,有条件的人只得扎筏渡河,更有甚者,为了解下的紧急,保得折掉自家的门板。临时代替渡船。有冒险者还用树枝木盆渡河。所以,自大涝以来。贾鲁河上时不时地传来有人溺水身亡的消息。

身为知县的马俊生,对此彻夜不眠,束手无策,上报涝情,恳请拨款修桥,可上报的奏折,就像上次他报上去地旱灾奏折一样,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文。这大旱刚刚过去不久,大涝接踵而来,如果动员民间捐银修桥,灾民连生死都顾不上,何来银两捐献呢!只有动员富户贾商购船摆渡,方能免强解决贾鲁河两岸行人通行之忧。于是,马知县命公差到处张贴告示,鼓励民间富户自行购船摆渡,收取摆渡酬金,以收回购船成本并安享营利。但必须保证贾鲁河两岸的当地百姓,随时随地,优先免费渡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