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建***德牌坊,增尉氏荣耀(1 / 2)

加入书签

这样幸福而舒适地日子,已经让青霞很满足了。她除了利用打理生意之便,把刊有进步思想的**刊物的书籍,带到所能带到的角角落落,还经常在利用到开封学堂参观视察的机会,传播进步思想,发展同盟会会员。

就在青霞感到很满足的时候,尉氏师古堂突然来人,急急慌慌地向她禀报:“太太,家里有喜事了,太太快回尉氏吧!”

“哦?喜事?”青霞不相信地望着因赶路急而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满面地家人,忍不住迷惑,近似嘟囔地惊问,“尉氏能有什么喜事?如果族里的人不到师古堂找茬,就是天大的喜事。”

家人急欲接着禀报,青霞急忙冲家人摆了摆手,示意气喘吁吁的他,坐下来稍做歇息,喝过茶水之后,再接着禀报。

自居住开封以来,青霞做好的思想准备是:尉氏的家人,会在某一天,突然满脸泪痕的来到开封,痛哭流涕的向她禀报,刘氏族人如何像恶狼一样,欺到师古堂横行撒野;刘氏族人如何像强盗一样,欺进师古堂疯抢打砸;刘氏族人如何像畜生野兽一样,欺进师古堂去胡作非为。可现在,她从家人的禀报里,不但没有听到刘氏族人的暴行恶骂,反而是向她禀报,家里有喜事了,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对于青霞来说,只要刘氏族人不寻事,那就烧高香了,那就是天大地喜事,还会有什么喜事呢?再说了,自丈夫耀德离世之后,家里从来就没出过喜事呀!

第122章:建***德牌坊,增尉氏荣耀

青霞所创办的华校,因为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再加上各省报刊的纷纷报道。所以,第二年招新生的时候,已不用朱炳麟、燕斌、高山爱子和刘恒泰这些教师们,再抛头露面的到大街上去做宣传了,更不用青霞在报纸上登招生启示了,许多开明人士和家长,不等学校开学,便主动把家里的女孩子,送到华英女校住校读书。

青霞和女校的教师们,激动得度过数个不眠之夜后,青霞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把华英女校的规模再扩大,让女校的知名度更高更响亮些。于是,青霞又报请政府的批准,在华英女校里创办了一个师范班。因为华英女校原有的巨大知名度,青霞新创办的这个师范班,很快便招够了所预想的四十名女生。

如此一来,青霞在中国教育界的名声,如日中天,全国各大报刊,也纷纷报道青霞这一壮举。其中的《开封简报》是这样报道的:

尉氏县一品命妇刘马氏,独立捐助创设华英女校,先办初等一班,颇著成效也。欲开竣知识,养成家庭习惯起见,遵章在该校附近设师范一班,招考学生四十名,初定二年毕业,刻已开堂授课。

青霞地家人只稍做了喘息,顾不上喝水,便急慌地接着禀报:“太太!马知县派人到师古堂通知说,京城来了钦差大臣,说是皇上赏赐给太太“乐善好施”的牌额,让太太快回去接旨受赐,因为钦差大臣还在县衙等着太太呢……”

“哦!”青霞惊恐得腾然站起。不错,是喜事,真是喜事!并且,这还是千真万确地喜事。青霞之所以确定这时千真万确地喜事。是因为,她在去年的《河南教育官报》上,看到过河南抚院向皇上奏请的“抚院吴附奏尉氏命妇刘马氏捐助女学经费请建牌坊片的”折子:再据尉氏知县马俊生禀:该县一品命妇刘马氏,以邑中女学堂尚属阙如,愿将西门内管业房屋一所改建初等小学堂。额定学生五十名,延聘女教员三人,四年毕业。于本年二月间开学。一切遵照定章办理。共计开办费合银五千两,每岁额支需银二千五百两。计四年已需几万两,均经筹备。另储禀请立案等情,经臣饬由提学使查核,详情奏奖前来,臣查士民捐地方善举,银至千两以上例得请旨建牌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今该命妇刘马氏创设女学。需费数万,核与建坊之例相符合无仰恳样,于本籍自行建坊,以昭激劝。出自鸿慈除分咨外,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

青霞待师范班稳固之后,便把华英女校的一切事宜,皆交给远门族孙刘恒泰来操作。之后,她带着儿子和淑女,长期住在开封。青霞之所以常住开封,是因为她知道。上次刘宪德和刘少德在暗中举报大河书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杀鸡给猴看,是真对着她刘青霞而来的。之所以真对她刘青霞,是因为她支持大哥与外商竞标新煤矿开采权地二百万两银子。

试想一下,她青霞捐助几千两银子、几万两银子,刘氏族人还撞进家里摔盆砸碗的撒野。翻箱倒柜的抢劫;这一下子支持大哥二百万两白银,那刘氏族还不是像剜了心一样疼吗!像挖了双眼一样仇恨吗!只是刘氏族人惧于自己一品诰命夫人的封号。惧于上次的马知县假冒皇上口喻,假冒省府下的公文。所以,才不敢冒然出手。如若不然,恐怕是早把她刘青霞给撕成碎片了,早把她青霞给暗坑害成死尸了。

青霞更知道,虽说刘氏族人的举报诡计没有得呈,但他们肯定还会另生事端。来找她青霞地麻烦。常言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仇人如果不相见呢!他们的眼睛可能就不会红得那么厉害了。眼情不红了,心里也就平衡了,也就没那么大地火气了。所以,青霞介于这些担心和考虑,便决定长期居住开封。

因为开封至尉氏,相距近百里之遥,不像尉氏距大桥。只有二里之路程,那些吃饱饭没事干的刘氏族人,说来就来,甚至很随便地转个身,就能转到尉氏,转到她师古堂的大门前。所以。在开封居住的日子,青霞和淑女都感到了一种胶离灾难火坑的幸福和舒适。特别是淑女,她眼角和额头,因刘铁离世而生出来的皱纹,竟然慢慢舒展开了,脸色也变得红润了,甚至性格会在突然之间回到青春年少的年龄:会突然毫无顾及地大声笑,会在无有旁人在场地时候突然跳跃起来,会没大没小的与青霞喜戏……

虽说在开封,也有刘氏族的公茂典和商行。但开封乃七朝古都。又是河南省府,城池繁华庞大。街道纵横交错,胡同盘根错节,行人川流不息。再加上她们居住的地方,离刘氏族的公茂典不在一条街上,并且还相距甚远,所以,在开封居住的几个月里,竟然没有看到刘氏族人那可憎的面孔,没有听到刘氏族人那侮辱性的谩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