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其言也善(1 / 3)

加入书签

谢明伦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杨将军倒也用不着安慰我,只恨我生在帝王之家,而且还是个落魄地帝王之家,一切早已注定,没有任何可供我选择地余地。倒是天下大乱将至,以将军雄才伟略,不知有何打算?”

“谢兄太高看我了,杨诚不过一村夫而已。况且天下并非是大乱将至,而是大治将至。”杨诚笑着回道。

谢明伦盯着杨诚的眼神,皱眉说道:“谢某已是阶下之囚,生命只在旦夕之间,杨诚军仍不能以诚相待?”

“杨诚句句出自内心,谢兄何出此言?”杨诚一边替谢明伦倒着酒,一边不以为意地说道。

谢明伦笑着摇了摇头,正色说道:“以将军的眼光,难道还看不出大陈江山已是摇摇欲坠?”

陵郡府

斥退左右,杨诚亲手将缚着谢明伦的牛筋绳索解去。“该来的都来了,明天我们就要分别了。”杨诚和声说道,走到小桌旁提起酒壶倒满两杯酒,然后坐在上首举杯向犹在惬意的舒松筋骨的谢明伦微笑示意。

“多谢了。”谢明伦笑着说道,上前举杯仰首而尽,脸上竟有一种解脱之色。这几年他费尽心力,虽然表面上一直不露声色,但心底里却是彻底厌烦了这种绝望中挣扎求存的生活。从一出生就为着一个明知不可为的目标奋斗,他背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终于可以卸下一切,个人的生死反而让他不以为意。

“谢我?”杨诚奇怪的说道,将谢明伦放下的杯子满上。

“能让谢某做个饱死鬼,将军已是仁至义尽了。”谢明伦淡淡的说道,再饮尽一杯,凝视着手中的酒杯,又笑着说道:“这坛三十年年的七井酿本来是我出生时我父亲为我亲手埋下,让我在登基之时用的。杨将军没将它独吞,谢某岂能不谢?”

“些许小恙,药石可治。”杨诚淡淡的说道。

“哈哈。”谢明伦大声笑道:“百年陈疾,竟被杨将军看作小恙,谢某实在不知杨将军是有意糊涂还是天纵奇材。”

“谢兄所谓百年陈疾,可否详细道来?”杨诚一脸诚恳地说道。大陈的种种危机他已从章盛那里听得不少,此时倒也想听听以谢明伦的眼光,有何不同之处。武陵一平,荆州境内便再无大患,蔡进锐已经带着平海营奔赴洞庭,剿灭从江夏逃出来的那只贼军已是指日可待。他接下来需要面对的事情,便是荆州的治理和如何以荆交之力,助天下之治了。虽然志向早已立下,但他现在仍没有一

的方案,再加上长安目前的危机,让他倍感肩上的压

“听说杨将军将荆北三郡拱手让给三大世家?”谢明伦低头看着杯中清辙淳香的七井酿,平静的问道。

杨诚笑了笑,又给谢明伦倒上。“我倒是要好生谢谢谢兄这几日来的合作,谢兄能如此通情达理,实在是武陵乃至荆州万民之福。”杨诚举杯以对,诚恳的说道。武陵城虽下,但四散在各地的贼兵仍有两三万之众,其中不乏背负无数人命的亡命之徒。谢明伦被俘之后,倒也是出意料的合作,不仅提供了这些人的准确位置,而且还亲手写下数道命令,让这些不知底细的贼军撞入交州军预先设好的口袋里。不到三日。他四年来苦心经营地班底除了见机逃走的郑临和仍在与张破舟三人缠斗的赵趋外,余者纷纷落网,让杨诚着实省了不少功夫。

谢明伦自嘲的笑了笑,平静的说道:“树倒猢狲散,还有什么好说的。反正他们也斗不过杨将军,又何必让无辜百姓受害呢。”

“谢兄若是早有这份心思。那可真是万民之幸了。”杨诚举杯示意,径自将杯中之酒一饮而下。他言中所指,正是谢明伦驱逐饥民和破坏家田之事。虽然谢明伦这两招均没能给交州军造成多大阻碍,但真正地影响却会慢慢突显出来。荆南被破坏的农田多达四成,虽然今年算得上是风调雨顺,但收获的粮食不仅不能填补交州之前付出的数额,反而还得交州继续背上荆州这个包袱,直到明年荆州丰收为止。而那些被逐的饥民虽然得到及时的救助,并没有多少饿死路旁的惨剧发生。但由于露宿在外,饮水大多就近而取,不少百姓喝了沟边田角的生水而染上疫病。这不仅会影响到随之而来的秋收,也让交州额外地支出不少人力物力。

“成王败寇,还有什么好说的。要是换了杨将军,想必也会和我做出同样的选择吧。”谢明伦不以为意的说道。他的种种措施,本来确实也能对交州军造成不小的打击,只是没想到交州军竟如此迅速的攻克武陵,肃靖叛乱之后再专心对付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若是他能在武陵坚守一个月,说不定事情会是另一番结局。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让他落得个惨败的结局,而且还是个再无法翻身的惨败。

“其实谢兄若能摒弃对朝廷地怨恨,也未必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杨诚叹气说道,他和谢明伦两度交手。虽然均让他占了上风。但他心底里对谢明伦这个敌手,倒也有些钦佩。若是谢明伦遇上的不是他。说不定还真会是另一番光景。仅看谢明伦凭着武陵一郡之力,便能养起五万大军,便让杨诚自叹弗如。而且武陵在他的控制下。丝毫没有半点混乱,即使有驱逐饥民之举,也没有引起任何骚乱,谢明伦的治理手段可见一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