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关洛争雄·四十三(1 / 2)

加入书签

“不知大将军以何为战?”唐道正仍然一副不卑不亢的神情,在众多将领中他是少数仍能保持冷静的人。不过他内心里也对人杨诚抓住众人要害,进而激起斗志而心存敬佩。且不论郑志愉纵兵掠城的消息是真是假,不过那些心中或存不济而降的念头已被打消。乱兵之中,任何承诺都变成了空言,谁敢相信自己降了就能真正安全呢。

杨诚点了点头,赞许道:“表面看。我说的或许根本就不现实,唐校尉存此疑惑说明他心思缜密,并不盲听盲从。大家既然同仇敌恺,那我也不必隐瞒,不过我希望大家听了之后,就烂到肚子里。大势未明前不得走露任何风声。”

听到此言,人人都明白杨诚接下来所说的是高度的机密,顿时不由得

身子,露出关注之色。杨诚坐了下来,满意地看了看情,似乎生怕别人听到似乎压低声音道:“叛军表面势大,不过也有不少是迫于其势而投。”顿了顿,直至吊足了众人胃口之后,再又继续:“不怕大家知晓。之前我已通过部份三家族中之人,获得了几名手握精锐的大将投诚。”

众人闻言均有些惊诧,接着又有些恍然大悟。杨诚之前已经招降了顾氏之中地位重要的顾凯锋、顾良渠二人,再加上他与潘家有旧,稍加联想,便不难让人相信他这番话。况且他之前的表情也做得十足,很让这些没有什么心机的将领们信了个十足。若是真有几名手握精锐的叛军将领,在关键地时候倒戈一击,完全可以令眼下的形势巅倒过来。杨诚两个月之说便并非空穴来风了,甚至还可能将期限大大提前。

当然是为皇上、为朝廷而战”南城校尉杜业农正过到末尾时却又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叛军才刚刚摆出攻城的架势,皇上和群臣便弃城而去。虽然他们本来就应该保护皇帝和大臣们的,但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后,这样的意念未免有些动摇了。不少人也随之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不过脑子里显然有混乱,是以并没有人昂然出声。

“这,只是一部份而已。”若放在平时,这差不多可以算得上是标准答案了,即使是现在,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敢明里反驳。不过皇上和朝廷众臣都离开了这个象征着帝国中心的都城,若以这样的理念而战,恐怕并不能真正激起将士们心中的战意。杨诚稍稍想了想,双手按在桌上,身子微微前倾:“我知道在座的不少人家眷、亲人都在长安,虽然有离去的机会,便却最终选择了留下。长安的形势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台面上的话我就不说了,要战,大家便是为自己而战!”

“是的,为我们自己!首先,我们必须得战,为了安抚数十万的叛军,郑志愉已经宣布长安城破后所有叛军士兵可肆意抢掠三日!内城里有大家的亲人、朋友、妻儿老小,一旦城破,最先受伤害的便是他们!我们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吗?”杨诚站了起来,话语中已略有些激动。与荆州和交州的军队不同,他为他们灌输的是为交州和荆州而战,为所有的百姓而战。两州在他的治下百姓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地将士几乎都全程目睹和参与了这一变化过程,所以对保护百姓和两州安宁有着切身的感受。对于杨诚的号召当然能积极的响应。

但是京畿的部队不同。京畿的士兵大多出身关中大地,他们享受了太久地安宁,生活太安逸了,意志便难免有些薄弱。而三家叛乱之后,朝廷的实际控制地主要便剩下关中,为了平叛而凭添的诸多赋税、杂役。几乎全压在了他们的身上。或许在他们眼里,已经把现在的生活当成是最坏的状态了。他们真正关心的,或许也只有自己了。

“不能!”众将闻言不由产生了一丝骚动,似乎他们已经看到了叛军肆意抢掠的惨状。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立即整齐而响亮的给出了杨诚意料中地答案。其实他们内心里又何偿不知道为生存而战,只是却不敢将其讲出罢了,现在作为主帅的杨诚竟然一来便抛弃出如此实际的话,顿时令众人对他的感观更进一分。毕竟之前不论是章盛还是其他人,向他们灌输的都是绝对忠诚于皇帝。至于他们自己。只不过是朝廷和主将们手中的棋子而已,除了服从,不得有丝毫自己的见解。

“当然。现在我还不便将这些人的确切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一旦走露,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杨诚神情严肃地说道:“所以若有人走露风声的话,可别怪我手下无情了。不过,为了鼓舞士气。你们可以隐晦的向其他将士提一下。但要注意方法。”

“不仅得战,还得迅速战胜。不仅要将长安的叛军赶出去,还要将关中甚至天下的叛乱平息。”杨诚用力的一挥手,似乎他想要扫清地一切就在面前一般。“叛军虽势大,不过是乌合之众,我绝对相信我们的京畿勇士们可以以一挡十、挡百。天下不宁,关中断不能独善其身。我杨诚便在此立誓,不出两月。定扫平关中叛军,还百姓安宁的生活!”

刘虎微微一愣,他平时喜欢在杨诚面前吹牛,不过多是些无伤大雅的小事罢了。却没想到一向耿直老实的杨诚,冷不丁夸了个这么大地海口。虽然他也有必胜地决心。但如果让他说出多少时间内击退关中的叛军。那他还真没什么把握。毕竟现在潼关已经落到了叛军手中,连长安城地外城也丢了。京畿部队又不复鼎盛时期的状态,对让十倍于己的叛军,要胜恐怕也胜得极为艰难。

他和杨诚虽然相聚几天了。不过诸事繁杂,还没来得及就大方向地方略进行商讨,本来以他的想法,是先固守,以骑兵伺机出击,一步步瓦解叛军的斗志,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大举反击。这个策略在他看来是胜算最大的了,虽然这样的战法并不是他的风格,但在现在这样的局势下,要想出奇致胜又谈何容易。想到这里,他不禁回首向杨诚投以疑惑的眼神,但后者却只是浅笑以示,便再不理会了。

“愿听大将军调遣!”众将先是一愣,接着同时应诺,气氛顿时高涨。虽然众将中也不乏持有怀疑态度的人,不过他们也多少知道杨诚的为人,见他说得如此斩钉截铁,心里也不由信了八九分。虽然有城防之险,不过绝大多数人对战局都没有什么乐观的心情,现在作为最高统帅的杨诚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听取了他们的见解,接着又给他们一个并非遥不可期的诺言,让他们的心中顿时升起了希望。几乎在这一瞬间,众人也接纳了他这个招讨大将军,称谓中更多了份敬意。

杨诚心中暗自汗颜,表情仍然自信十足:“或许有人认为我在吹牛,甚至有人认为我是疯子。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胜利近在眼前。咦,唐校尉好像有不同的意见?”杨诚率亲卫营进入关中之后,张晋根便和咨事营大力筹划着关中之战了。结合着杨诚的一些想法,他们在一个月里几乎为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情况作出应对之法。而这说大话便是他们的第一步,现在京畿军人心惶惶,若杨诚不能给予他们明确的希望,便无法让他们奋力一战。况且老实人的大话,又有多少人会怀疑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