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关洛争雄·六十五(1 / 2)

加入书签

古山地话却是不多。跟了杨诚三日,也一直是杨诚一问他便一答,平日根本难见其主动开口。杨诚到现在也只知道古山自幼便天赋异秉,又得遇名师,学了不少本领。五年前师傅去世后,见并没有可投效之人,便回乡种地为生。不过天灾人祸不断,饶是他力气远大于常人,却也渐渐开始无法满足那同样惊人的胃口了。无奈之下,他便投了军,可是没想到因他地胃口,竟然遭到数次驱逐。虽然他根本瞧不起郑氏,打心眼儿里不就没想过要为其效力,但为了填饱肚子,却也只好显露出力气惊人这一特长,以求军队的收容。

这样一来,他倒也终于得偿所怨,虽然受尽了不少羞辱与刁难,但总算有了栖身之所。直到三家公然叛乱之后,他也数度想要离开,但终因无处落脚,不能成行。直至进入关中后,不断听到有关于杨诚的传言,这才心有所动。只不过传言毕竟是传言,真假难定之下,他也没有立即付诸行动。等到这次被杨诚围在高塘后,才真正让他下了决心。

古山是个奇怪的人,这是杨诚地第一个印象。明明生活困窘。却眼高于顶。他也算遇过不少人了,其中也有不少自视极高之人。但比起古山却实在是远远不如了。在他眼里,能够值得他相交的人,不仅得身手

还要有近乎完人地操守。而其他的人,不管你地位、却是如同无物。但偏偏他眼界这么高。却又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在叛军中当牛做马数年之久,甚至被人当作傻子也不以为然。

田已经过简单修葺的县府中,杨诚正皱眉处理着要紧不时蹑手蹑脚地走到旁边房间的门边,悄悄地探头张望。

张晋根已经病倒足足三天了。

让四卫亲自将其带回蓝田荆州军大营修养后,杨诚只带着古山一人前去龙岗堡受降。在那批获知招降事宜的降卒全力配合下,渭南的投降简直顺利得让杨诚难以置信。或许真的是无利不早起,每劝说一人,便可多得一亩土地,这样的诱惑根本让那些贫民出身的降卒难以抵挡。更何况此举对于他劝说的目标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当然是卖力之极了。

降卒们是在入夜时分抵达渭南,巡逻的士兵又多是熟识之人,是以轻易便混了进去。先是各自分头找自己的旧友、亲戚,然后再由这些被说动的人出面游说,几个带队的甲等“游说员”再进一步的鼓动。不到两个时辰,这支没有一把兵刃的奇兵便掌握了大半个渭南城。渭南守将在看到朝廷大军不过只隔自己四五里时,已经着了慌。逃又不敢逃,守却又有心无力,正在帅府中召集众将商讨对策时,却被蜂拥而来的倒戈将士们来了个一锅端。除了少数几名负责警戒的将领见机不妙带着亲信逃去华阴外,渭南的中上级将领非降即俘。

子时刚过,第一批投降的叛军将士便押着其战利品赶到了龙岗堡。杨诚本来一直忧心着张晋根的病情,但在收到渭南投降地详细情报后。也不禁大喜过望。渭南守军近四万人,倒戈投降的竟然有三万六千之众;千夫长及以上将领五十人。十二人主动响应,四人下落不明,余者皆被绑到堡外;城中粮草倒不多,仅够四五日之需,但各种辎重物资却多不胜数。同时作为之前叛军地大本营,因变生肘腋。叛军将领根本来不及作出布置,各类文书、信件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其中甚至还有两箱朝中大臣写给三家的密函,以及长安内城和京畿军中与三家暗通曲款的人员名单。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出乎杨诚的意料。虽然不久前才在高塘成功的招降了六万叛军,但那却有自己将其围困地因素在内,甚至最开始投降的也仅仅只有韩亮青等三营,余者也是在其后迫于无奈才投降的。渭南虽然招降了三万多人,但自己却仅仅摆出进攻的姿态,完全是以那批受到鼓动的降卒的力量,便兵不血刃的夺下了渭南。这无疑是个好的兆头。虽然杨诚不敢奢望每一次都能如此顺利,事实上那也是不可能的。不过今后打的仗会越来越少,却也无庸置疑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正是杨诚所期待地。

初时的兴奋过后,再加上在接见过那些降卒头领后,受降事宜已经安排妥当,再没有他什么事了。他便再也坐不住。将诸事托给杨开和左化龙二人后,便又带着古山连夜赶回了蓝田。由于不放心张晋根,他便将其安置在县府后堂地旁边,只要没在前堂处理公务,他便守在张晋根旁边,焦急地等着他醒来。

中间张晋根倒也醒过两次,不过每一次醒来问的唯一一件事便是他在丰原所述几点,执行的进度情况。本来杨诚心里还有些异议,但此时又不忍心让张晋根太过操心,便也只得令咨事营商议着去办。在他看来。张晋根的担忧虽然不是无的放矢,但也未免太过了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现在唯一的大事便是平定叛乱、恢复民生,只要是能够加快这件事地完成,任何事情都可以搁在一旁。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张晋根所提的几点也无关大局了,杨诚也不再坚持。刘虎见没什么“油水”可捞,便带着神威营和勇字诸营回了长安,想必是要开始准备不久之后的并州战事。韩亮青虽然被他任命为平东将军,一并节制正统营和由降卒精锐组成的平东营,但毕竟是初降,虽然他对其推心置腹,但一时也没有主持局面的资格。无奈之下,杨诚只得将其后的逐步诱降关中叛军的事情交给四城校尉,唐道正为主,其他三人相辅。至于荆州三营,则驻扎在高塘与蓝田之间的阳郭,虽为休整,却也可在时局一旦有变时立即驰援。

安排好一切后,杨诚倒也清静了下来。军务诸事已定,只要唐道正等人按他的方略执行便可;至于安置百姓、招抚流民之类的政务,则有咨事营统一安排调度,他根本用不着过问。平时守着张晋根,偶尔和古山聊聊天,似乎已经远离了战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