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决战洛阳·七(1 / 2)

加入书签

“大哥可得好好安抚其心,洛阳安危恐怕就在些人身上了。”听到孙安的名字,郑仕雨也不禁松了口气。他之前好说歹说,一直到郑仕光痴癫后才终于说动郑南风,让孙尧安一掌大权,真正展示其长。之前郑南风还颇有疑虑,除了本部人马外也并没有给其多派人手,直到关中大败的消息传来后,这才终于坐不住了。

郑南风点了点头,脸上多有凝重之色,直到孙尧安的身影出现在殿外,才换上些许笑意。他又何尝不了解孙尧安地才能,可是他一直把他当作一个猛将来培养,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个打手,叫他打哪就打哪。可是现在要让打手变成自己的管家,心里若是没有犹豫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本来他此举就是叛乱,自己都背叛了别人,心里当然会提防着别人背叛自己了。即使到这一刻,他也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让孙尧安掌握自己手中大部分力量。

“末将孙尧安拜见阀主及二位长老。”孙尧安一身风尘仆仆,脸上更是难掩倦容。他刚刚赶到宜阳,正摆开阵式想要强攻坚守不出地公孙勇,还没开打便接到郑南风急召他回洛阳的命令。他倒不知道到底为何事,只得无奈地收兵返回。说起来这些天他几乎一直在奔波,先是赶数百里路去打潼关,潼关还没打下来又赶去宜阳,宜阳这边还没开打呢,又要赶返长安,一路的无功而返让他着实有些恼火。

“尧安起来吧,坐。”郑南风客气地说道,立即便有宦官端来凳子。“之前让安受了些委屈,还望尧安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不要介怀啊。”

两家的表现倒也没有让郑南风生出多少意外,本来他叫二人来也就是走走过场而已,从取得潼关时起,这场战争的主角便只剩下郑氏一族了。至于潘、顾二族,在郑氏的刻意安排下已经没有和他平起平坐的资格了,被踢出局只是迟早的事而已。

“顾家也未免太不识抬举了吧!”潘、顾二人走后,郑南雨与一老者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前者望着顾恩泽的背影眼神中闪烁着浓浓的杀机。郑志愉的死讯传来后,其父郑仕光悲痛欲绝,更因完全丧失了希望而陷入痴癫,郑南雨便成了少数说得起话的郑氏核心成员了。

“由他去吧。”郑南风长长的叹了口气,苍老之态尽显。关中大军数日尽丧,与之相伴的,还有大批这次送去历练的郑氏子弟。虽然郑氏的实力仍然不容不窥,但对于郑氏家族来说,却已人才凋凌。没有几个能担大任的人了。

老者走到郑南风身后,伸手按在其背心,郑南风地脸色顿时红润了些。“大事还需阀主维系,还需以身体为重啊。”

“大兄好些了吗?”郑南风向老者点头致谢。随即关切地问道。这名老者与当初保护郑志愉那老者正是郑氏家族供养的高手,在郑氏已有四五十年了,连郑南风也要尊其为大兄、二兄。前次准备暗杀杨诚时派去的便是大兄钟泽,而伴在郑南风身边这位则是年纪稍轻的袁翰。钟、袁二人皆是文武俱

了不久后,杨诚也没了多大的兴致,正好那些受伤较战士经过大半天的休息,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他们也不愿闲在营房中,知道杨诚并没带兵来,便纷纷前来接手防务。杨诚倒也乐得轻闲,况且对古山又实在不放心,便痛快的应允了。虽然现在潼关前的叛军已经由潘家掌控,但潘家自己的兵力还不及一半,谁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有点防范总是好的。辞别过古、屠二人后,他便带着欧氏兄弟去休息了,毕竟这几天他也忙得够呛,洛阳的形势还远不能让他轻松以待,当然得保持充沛的精力。

至于古山和屠一万,关墙被靖海营接手后,他们自然也不便呆在那里了,毕竟灵族的事情不得让外人知道。二人也不知道跑到哪个角落聊了一整夜,反正第二天杨诚起来时正好碰上古山一人从外归来,却不见了屠一万。一问古山,后者回了句:“面子害人。”便回去蒙头大睡了,醒来之后作风又一如从前。杨诚知道他平时不愿显露本事,况且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他,便也懒得理会。倒是屠一万让他很生期待,从古山那句面子害人的话中,屠一万很有可能不甘自己的失败,同时也觉得没脸向刘虎交差,伺机去行刺孙尧安了。对他来说,孙尧安一去,叛军的实力便要下降一半,他当然乐观其成,虽然那希望似乎渺茫得很。

接下来的两天里,杨诚倒也并不急于进攻。一方面命令公孙勇坚守不出。绝不与叛军硬碰,保持威慑即可。虽然公孙勇在他手下诸将中是最具军事才能地人,但对手毕竟是孙尧安,他可不敢大意。另一方面。杨诚只让张破舟带了一千战士赶来潼关,从靖海营手中接过潼关防务,其他的各路大军仍然原地休整。

潼关的安全不用他操心之后,他的绝大部分精力仍然放在了降卒身上。虽然知道这在关中之战中大展神威地攻心之战,在洛阳之战中效果将大打折扣,不过他仍然决定按着原来的计划实施。这批降卒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洛阳地区而已,随着他们的陆续返乡,山东诸州及河北各地均会被这股狂潮所席卷。洛阳并不是他整个平叛计划的全部,他的眼光已经放到了所有涉及叛乱的地方。

坚定了倒戈决定潘氏当然没有丝毫进攻潼关的意思,反而将驻扎在潼关外的三万多人撤到了数十里外地函谷关。表面上是要修整关防防备朝廷大军。暗地里却开始排除异己,准备将除潘家军外的两万多人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对于杨诚从潼关放出来的近十万降卒,他当然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悄悄派人在茅津渡搭起了座浮桥,供河北一带的降卒顺利返乡。

才,数十年来一直为郑氏出谋划策,在郑氏族内颇有可惜在郑氏真正掌握权势时,二人都垂垂老矣,否则哪会便宜了孙尧安。

袁翰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钟泽大哥已经恢复了七成,不出一月便可痊愈。到时定报那一箭之仇。”钟泽武艺高绝,可惜他的时运却是不佳,等他发现杨诚时已经无法阻碍他发箭了。权横之下,他不得不放弃进攻杨诚,全力想要保住身为郑氏继承人的郑志愉。不过他虽然抓住了杨诚全力而发的那一箭,却没有想到杨诚的箭比他预先估计的要高出十倍甚至百倍,饶是他用尽全力,也能改变结局。不仅如此,杨诚那威力绝伦的一箭在射杀郑志愉的同时也同样给予钟泽重创,十余日的修养仍然没能恢复过来。

钟泽的实力几乎比影子护卫差不了多少。何曾受过这般挫败。而袁翰与钟泽虽非兄弟,二人地感情却胜似亲兄弟了,这对于这番耻辱当然不会忍气吞声。若不是钟泽一再告诫。只怕袁翰早就去找杨诚麻烦去了。没成想钟泽才回来没几日,杨诚打上门来了,并没见识过杨诚箭术威力的袁翰,当然就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二兄可千万不要冲动,若是稍有损失,南风又如何向先父交待。”这二人都是郑南风之父网罗而来。作为郑氏最后的杀手锏用的。已经听了不少关于杨诚箭术传闻的郑南风当然不愿让他们再去冒险。

袁翰不服的哼了哼。却没有吱声。郑南风还欲再言,殿外却传来值守宦官尖长的声音:“河东将军孙尧安殿外求见!”郑南风闻言大喜。急忙说道:“快传快传!”

杨诚在潼关按兵不动,闲了还组织士兵搞点活动、比赛,轻松得紧,不过洛阳方面却已经闹得天翻地覆了。

先是杨诚兵抵潼关与关中叛军尽溃败的消息同时传到,即使是已经暗中倒戈的潘家,也被这两个消息惊呆了。潘家几乎是立即便派出已成为谪子的潘庆聪秘密赶去见杨诚。而郑氏则匆忙召回已派去夺回宜阳的孙安。郑南风一夜间连接召见了族中子弟、诸外姓将领及洛阳本地的豪门世家,同时收缩外围各部进入洛阳,当晚便在洛阳实行了宵禁。各门地防卫更是立即提升到了临战状态。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布置好一切的郑南风才派人去请潘泽林与顾恩泽二人到大郑宫商议大事。见郑南风最后才找自己,潘、顾二人当然对这变化心知肚明,三家此时表面上仍是联盟,但这个联盟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了,只要郑南风一句话。这层薄纸便会被立即捅破。

顾恩泽倒是非常直白的表示出自己对死守洛阳毫无兴趣。毕竟此时除了顾恩泽和顾氏地几千士兵外。顾家的其他势力几乎都转移到了朔方。甚至于阀主的继承人选,顾恩泽都已经在数日前便挑选好了。一旦他落在了朝廷或郑氏手中,新的阀主便立即掌握一切权力。对于这场逐鹿天下的游戏,顾氏几乎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毕竟两大主力先后溃灭,顾家已经没有多少筹码可以投入到这场豪赌之中,顾恩泽只差没有明说要退出联盟保持中立了。

倒是潘泽林信誓旦旦的表示与郑氏共进退,并且大方地拿出手中地全部兵力,交给郑南风安排。要知道潘家现在全靠着郑氏养活,更要为自己地家族今后的生存争取更多地筹码,他可不敢像顾恩泽那般只求自保。更何况潘家在洛阳已经没什么兵了,不交给郑氏,只要人家一断了自己的粮草,自己又岂能保得住那点兵力,倒不如大方一点,反而还可能争取到郑氏的信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