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中日总动员(二)(2 / 3)

加入书签

“请杨先生准备一下,接受政审。”工作人员按照流程提出了要求。

当天晚上,杨度完成了基本政审。因为人生经历十分丰富,杨度的政审搞到了很晚。第二天一早,杨度就接到了通知,他的工作地点已经安排下来了,是四平附近的杨家屯。

本以为是自己要去,杨度在10点钟抵达出发地,就见好几名年轻人已经等在那边。大家都很激动,看到杨度进来,还以为杨度是负责安排他们工作的负责人,连忙起身问候。

等误会解开,年轻人们不好意思的道歉。杨度一时觉得有些恍惚,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年轻时代。杨度1875年出生,今年已经48岁。马上就要到了知天命的年岁,竟然重新从一个村里的差事做起,杨度心中五味杂陈。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杨度此次前来东北,主要是因为他与莫里循都是袁世凯的私人幕僚。其他人都因为当年支持袁世凯称帝,弄到没了下场。都不愿意前来,杨度之所以肯来,完全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当年罪孽深重,既然何锐与日本开战,若是能做点事情,对自己来说也是赎罪。

向莫里循说了此事之后,莫里循隔了几天才给杨度回答,‘若是杨先生一定要出力,在村里工作,我还能勉强安排。’

信心挣扎了两天,杨度还是决定去试试看。对于自己的性子,杨度其实很清楚,自己未必是真的喜欢攀附,而是不能接受在北洋麾下的职务干起。

口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光绪十八年(1892年),杨度考取秀才。光绪十九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还乡,师从衡阳东洲、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壬秋,湘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杨度二十一岁时,王闿运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师生关系之亲密,杨度深受王闿运喜爱,并可以随便开玩笑。王闿运在《湘绮楼日记》中常称杨度为“杨贤子”。

外面脚步声响,进来一个看着30岁左右的……中年。他自我介绍道:“同志们好,我是孙家营的镇书记,孙有望。欢迎大家加入。我先介绍一下情况,这次前去孙家营,主要是加强孙家营与各村的供货。孙家营是四平有名的缝纫村,一直都向工厂提供军服被褥。这次总动员,不仅要确定军服被褥的供应,还有一部分子弹装配也要在孙家营完成。”

杨度本以为前去一个村子,不过是当个类似保甲的身份。若不是对东北政府的强烈好奇,以及为对日战争贡献一份实实在在力量的决心,杨度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在传统文人眼中近乎侮辱的任命。

然而,听到一个孙家营居然有子弹生产这样的差事,杨度的好奇心压到了其他所有程序。一个村落都能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之中,东北到底拥有何种实力?

之后杨度去日本留学,半年后在结业会上,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发表了贬低清国人的言论,杨度当场和他就国民性和教育问题激烈辩论。不久以“支那教育”为题发表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由此在中国留日学生得到支持和赞扬。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初取一等第二名。这样的经历,杨度怎可能甘于居人之下。

面对东北政府工作人员的问询,杨度此时已经做了决定,“我愿意从农村工作干起。”

没想到对面的工作人员竟然坦率的追问:“杨先生,请问您是否愿意去农村出任基层工作?”

“在下愿意。”杨度说完,只觉得心中一阵羞愧。也不知道是被自己遭到如此局面而羞愧,还是因为自己此时还如此傲慢而羞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